
日前廣州登革熱病例已達千例,省疾控中心呼吁市民積極滅蚊
新快報訊 記者于楊 通訊員粵康信報道 廣東提前進入登革熱高發期,病例較去年同期上升逾兩倍。昨日廣東省疾控中心通報,截至9月4日,全省共報告1145例確診病例,其中廣州報告1021例。疾控專家呼吁市民積極做好防蚊滅蚊工作,若出現發熱、皮疹和骨關節疼等癥狀,應及時就診。
全省出現31個重癥
據省疾控中心通報,目前廣東已經進入登革熱高發季節!芭c往年到9、10月份才進入高峰期不同,今年高峰期提前來到了!笔〖部刂行闹魅螐堄阑郾硎,今年6月以來,繼廣州多個區發生登革熱疫情后,佛山市南海區的桂城街道、大瀝鎮、里水鎮、中山市沙溪鎮、江門市江海區禮樂街道等地區相繼出現局部聚集病例。
據統計,截至9月4日,全省共報告登革熱確診病例1145例(31例為重癥),其中本地病例1118個,輸入性病例27個,病例數較去年同期上升逾兩倍。
“雖然病例多數為輕癥,也尚未出現死亡病例,但東南亞各國疫情形勢嚴峻,死亡病例也有不少,因此還是不可掉以輕心!睆堄阑壅f。
廣州95個街道有疫情
在全省的1145個病例中,廣州就占了1021個。據介紹,目前廣州市登革熱疫情已在10個區95個街道出現,而主要中心城區如越秀區、白云區、南沙區的病例數都已超過100例。
張永慧表示,近來廣州加緊防治登革熱、開展防蚊滅蚊工作后,南沙區疫情控制初現成效,蚊媒密度和病例數都有所下降。越秀區目前蚊媒密度已經降到警戒線以下,但病例報告由于有滯后性,預計一兩周內會下降。
如確診要隔離休息
疾控專家表示,每年7-11月是廣東蚊蟲活躍的季節,由于廣東今年高溫多雨,全省多地的蚊媒密度遠高于警戒值。根據省疾控中心監測數據顯示,廣東白紋伊蚊密度高的地區包括:廣州市的黃埔區魚珠街(新后街)、番禺區橋南街(南郊村)、南沙區大崗鎮(放馬村)、南沙區黃閣鎮(大塘村)、海珠區(曉港公園);江門市的江海區外海鎮、禮樂街;佛山市的順德區陳村鎮赤花、西海、舊圩,南海區里水街;中山市的西區、民眾鎮。
專家提醒,市民若出現發熱、皮疹和骨關節疼等癥狀,應及時就診。若已確診為登革熱,輕癥患者最好在家中隔離休息一個星期。
【登革熱的癥狀】
●突發高熱:即起病急,發熱伴畏寒,可在24小時內達39℃-40℃。
●“三紅征”:即面、頸、胸部潮紅,甚至出現眼結膜充血、淺表淋巴結腫大、牙齦等無端出血等。
●“三痛”:即頭痛、眼眶痛、肌肉骨骼痛,患者出現全身疲乏。
●此外,還會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胃腸道癥狀。
疾控專家表示,伴有基礎病的人群以及兩次感染不同類型登革熱的患者,容易發展成重癥登革熱病例,會出現嚴重出血、休克、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或衰竭等癥狀,重癥患者若未獲得及時治療,可導致死亡。
專家提醒,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,因此早發現早就醫,才能早日恢復健康。
【預防小貼士】
1 清積水、滅蚊蟲
由于登革熱是經伊蚊叮咬傳播的,因此防蚊滅蚊是市民保護自己遠離登革熱的最有效措施。疾控專家提醒:滅蚊不僅僅是殺滅成蚊,清除積水,將蚊子扼殺在其成長周期中,才能真正達到滅蚊的目的。
●容易積水的有:花盆的底碟、飲水機的水盤、鳥籠的飲水器皿、遮雨的塑膠布等。要注意及時清理其中的積水。
●家中的水養植物應3-5天換一次水,換水的同時要注意沖洗植物根部,以防蚊卵或幼蟲粘在上面繼續繁殖。
●庭院噴水池、假山水池、荷花盆、蓮盆等積水無法清除時可采取養魚等方法,吃掉水中的蟲卵和幼蟲,杜絕蚊蟲孳生。
2 做好個人防護
●午休時掛蚊帳。
●白天在綠化帶、林帶等戶外活動時,尤其是在登革熱流行區,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。
●在暴露的皮膚上噴涂驅蚊劑。
●避免在“花斑蚊”出沒頻繁時段(上午7-9時、下午4時到黃昏)在樹陰、草叢、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。